國內幾家引進技術的制造廠設計上均是采用風水聯合冷渣器。從幾年來CFB鍋爐在國內的運行情況看,都出現一些問題。主要原因是國內煤的破碎粒度太大,造成風水聯合冷渣器內超溫、結渣、堵塞、磨損,排渣困難,用戶要求解決問題的呼聲很大,制造廠迫切需要拿出一個解決方案。為此,經與幾家制造廠商定,設立CFB鍋爐冷渣器技術攻關課題,共同調研分析國內CFB鍋爐冷渣器運行情況,集中國內各單位CFB鍋爐專家的智慧,找出影響運行的原因,提出解決方案,使CFB鍋爐更好地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
幾種常用的典型冷渣器
目前國內按引進技術設計的幾種典型冷渣器為HG型風水聯合冷渣器,SG型風水聯合冷渣器,DG型風水聯合冷渣器。前兩種冷渣器在二、三室之間設有隔墻,流化渣從隔墻溢流到下一個倉室,故又稱溢流式,后一種DG型風水聯合冷渣器各室之間也有隔墻,但在隔墻的底部左側或右側設有流渣口,渣流呈S形,又可稱為迷宮式。此外,還有滾筒式冷渣機,鋼帶風冷式冷渣器,氣墊床冷渣機和射流床冷渣器。鋼帶風冷式冷渣器為進口產品,價格較高,目前只有徐州賈旺電廠使用。
HG型風水聯合冷渣器通過錐型閥或L閥與鍋爐本體相連,通過調節錐型閥或L閥來控制排渣量,其結構見圖9-1。
通常每臺鍋爐裝有兩臺風水聯合式冷渣器,當后墻給煤時,它們位于爐前。冷渣器呈矩形,內襯耐磨、耐火材料,共分三個室,第一室沒有布置受熱面,主要是利用流化風冷卻熱渣,并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以便從爐膛排出的渣在這里經過緩沖以后能沿冷渣器寬度方向均勻分配,確保冷卻效果。第二、三室裝有蛇形管束,一、二室相通,二、三室由風冷隔墻隔開,冷渣器底部有布風板和風箱。每臺冷渣器有一個進渣管,位于第一室側面;在第三室后面有一個排渣口和一個返料口,排渣口與排渣系統相連接,返料口與爐膛相連。
當爐膛下部床壓升高時,底渣通過爐膛前墻底部的兩個出渣口從側面進入冷渣器第一室內,在流化風的作用下,首先在第一室內得到冷卻,再經過第二室翻過隔墻溢流到第三室,底渣不斷被風和水冷管束冷卻,冷卻到150 ℃以下的底渣再溢流到排渣口,進入排渣系統;流化空氣及所攜帶的細灰通過返料管重新送回爐膛。
冷渣器通過構架支在零米地面上,與爐膛的膨脹差是通過安裝在進渣管及返料管中間的膨脹節來解決的。
該種形式的冷渣器的優點是:對煤種的適應性強,在運行時,冷渣器內存有大量的冷渣,可承受大量熱渣涌入造成的熱沖擊;通過溢流的方式排渣,當進渣量增加時溢流量也增加,進渣量減少時溢流量也隨之減少,運行穩定;采用30~40℃的Ⅱ級除鹽水和冷風作為冷卻介質,可獲得較大的傳熱溫差,采用埋管式受熱面,傳熱系數可達200 W/m2×K以上;單臺冷卻能力可達20~30 t/h;采用較低的流化速度(≤1 m/s),埋管受熱面的磨損較輕,可運行一個大修周期,運行維護量小。
對于較大容量和燃料灰分較高的鍋爐,上鍋采用風水冷流化床冷渣器(FBAC),見圖9-2。風水冷流化床冷渣器內部由2個冷卻倉組成,其上設有一個裝有ACV閥的進渣口、一個溢流排渣管和一個排氣口。爐膛排出的熱渣由ACV閥控制調節進入FBAC的第一個冷卻倉,在第一個冷卻倉前部留有足夠的空間(稱為平衡室)使熱渣均勻地通過水冷管束。
每個倉中布置有水冷管束,倉與倉之間用分隔墻隔開,固體顆粒溢墻均勻地進入下一個冷卻倉,在每個倉有管束和沒有管束的區域均有其獨立的布風裝置,布風裝置為鋼板式結構,在布風板上布置有“T”型風帽,運行時,通過各自獨立的配風風管風量的調節來保證冷渣器的冷卻效果。冷渣通過設在第二冷卻倉的溢流排渣口排出,每一個冷卻倉布風板上還設有檢修用排渣口。
根據具體情況,管束內冷卻水可以是給水,也可以是凝結水。
DG型選擇性流化床冷渣器簡圖見圖9-3。床底大渣通過位于每個側墻上的排料管輸送到選擇性排灰冷渣器,每個冷渣器配一個排渣口和一個進渣管,在每個進渣管上布置有導向風帽,通過風帽的定向布置來保證渣從爐膛至冷渣器順利輸送,進渣管所需空氣由“J”閥回料風機提供。
以上就是我們盛隆鍋爐設備有限公司為您提供的冷渣器的設計與運行。www.emrphy.com